寻根途中,有爱相伴
2020-09-10 10:42:56 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
作者:陈洁
二零二零年的暑假很特殊,感谢“亲情中华,为你讲故事”网上中文夏令营让我儿子(郭处骁)在这个特殊的暑假,有一个特殊的经历,更感谢老师们在夏令营中特殊的陪伴。作为家长,我特别要感谢麦老师、许老师(5月30日西安营、7月14日昆明营)和李老师(5月30日西安营)。
处骁17岁,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侨联举办的夏令营。今年因为情况特殊,夏令营改为网上进行,反倒方便他参加,于是我们就报了名。报名后,我就按照邮件里的微信邀请,进了微信群。进群以后,知道老师们需要TA。
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帮忙,于是我去问处骁愿不愿意做TA,他欣然答应。现在回过头来看,暑假的TA工作成为他非常宝贵的经历。在夏令营的群里,最先接触到的是麦老师。因为报名以后,5月30日的西安夏令营还没有开始,所有的预备工作都是麦老师在安排,包括如何使用小打卡、如何换营、如何报名做TA、等等。因为以前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国侨联举办的夏令营,心里没谱,所以问麦老师很多问题,有些问题对她和其他有经验的营员家长来说,也许太初级太初级了,可是麦老师都一一回复解答,非常耐心及时。开营以后,我们就开始更多地与西安营的许老师和李老师交流。后来被邀请进入优秀营员的群之后,又“看到”了麦老师忙里忙外的“身影”,解答问题、安排主题活动(如:端午节视频)、联络各项事宜。麦老师给我的印象,就是她做很多事情,却仍然不厌其烦地解答哪怕是最小最简单的问题,我从来不会担心她“嫌弃”我的问题。
印象最深、与我儿子合作最多的是西安营和昆明营的许老师,她是我儿子最喜欢的老师。在西安营快开始的时候,麦老师邀请了班主任许老师进到微信群里。那个时候,我的问题也越来越具体,基本上都是关于西安营的,所以常常问许老师,她每次都很快回复,当时我就在心里想:“这位老师真好!”开营以后,每天傍晚,许老师和李老师都会准时为孩子们上课,她俩的声音特别好听,普通话非常标准,语气很温和,我甚至觉得自己每个傍晚迫不及待地准备听课,就是冲着她她们甜美的声音去的(呵呵)。两位老师备课非常认真,准备的内容很丰富,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讨论,也是相当用心。在西安营里,因为处骁既是营员也是TA,会帮忙做视频和co-host
zoom会议,他和许老师有很多互动。许老师指导TA工作的时候,特别有爱心和耐心,凡事商量,也常常肯定孩子的努力,并且鼓励他,所以孩子做起来很有动力。处骁不止一次说,很庆幸参加了西安营,遇到许老师和李老师,更庆幸给许老师做TA。西安营结束的时候,TA会填一个表,报一下TA工作的内容和小时数,这个表上有一个问题,大意是:“你最喜欢这个营的哪一方面?”儿子的回答是:“老师非常好!”的确,在许许多多的细节上,我们都体会到老师有多好!处骁没有查微信的习惯,许老师会特别提醒,并在需要的时候直接与我联系,以确保他不会错过重要的信息。由于夏令营的活动安排得挺满,所以需要做的视频多,时间也比较紧张,儿子常常需要工作到深夜,许老师经常陪到很晚,在微信中与处骁互动。许老师非常信任孩子,也非常理解孩子偶尔出现的“小事故”。记得有一天处骁腹泻很厉害,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,刚巧那一天有视频的任务,许老师知道处骁病了以后,就安慰他,让他先休息养病,并耐心等他恢复后再工作,一点儿也没有催促。我觉得许老师心里应该也是着急的,可是她不会把这样的情绪流露出来,担心会给孩子压力。倒是我替孩子急,不停地问:“好些了吗?可以干活了吗?”真是感恩,孩子晚上就基本恢复了,视频也按时完成了。还有一次,由于没搞清楚时差,处骁参加Zoom会议迟到了,很愧疚,许老师也很理解他,并没有责怪。那次的zoom开会时间,他和许老师是通过语音交流的。我还特别提醒孩子,问:“是美东时间吧?”他很肯定地回答:“许老师说了,是美中时间。”结果,他还是搞错了时间。会后,我们俩查微信留言,才发现,原来他愣是把“美东”听成了“美中”,
因为两个字的韵母都是ong。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,让我们觉得许老师对孩子们特别尊重,她看中的是做工的人,不是人手中的工作。孩子们的作业也好,TA的视频也好,她都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去雕琢,而是保持了那一份最纯真、最自然的美好(是“原汁原味”的美)!也正是因着许老师的爱心陪伴与影响,处骁后来又做了两期夏令营的TA,并有幸在7月14日的昆明营中,再次与他最喜欢的许老师合作。
我们也很喜欢5月30日西安营的李老师,虽然与她的“接触”仅限于每天傍晚的微信课堂,但借着听课、透过她的讲解,就能够感受到温暖。感恩在西安营遇到这两位好老师。
每一位老师都为这些夏令营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心力,非常感谢!这么多期夏令营、这么长时间的投入,许多老师都做了不止一期,真的很辛苦!最后,也感谢中国侨联和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为孩子们提供的这个好机会,多么有意义的寻根之旅!